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李景輝研究團隊,透過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觀測,領先全球,首度發現噴流帶有磁場,有助於了解恆星如何形成,這項研究成果已於日前刊登於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又稱「嬰兒恆星」、「恆星寶寶」的原恆星,當中存在噴流,藉由磁場噴出,帶走原恆隔熱紙推薦星吸積盤中的角動量,得以順利吸取物質成長,但相關研究因缺乏觀測證據,一直無法證實。
中央研究院第32屆新任院士名單5日晚間揭曉,共有21人當選院士,其中數理科學組、工程科學組、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各選出5名院士,生命科學組的新科院士則有6名,全非足額錄取;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院士的數量不代表人才多寡,院方會努力注入新血,挖掘並延攬更多青年優秀學術人員。
院長力薦 郭沛恩當選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弱水據傳也是本屆院士候選人,但最終未能獲選;台大財金系講座教授管中閔則有推薦院士候選人,不過,也未進入決選;中研院長廖俊智力推的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沛恩則順利當選院士。
這次院士選舉,由分組審查各組主持人李遠哲、朱經武、張懋中、郭位、陳建仁、羅浩、王汎森、王德威等院士共同主持;每一組最高可選出10名院士,但這次4個分組都沒有足額選出。
新任院士名單:數理科學組的錢嘉陵、王寶貫、鄭建鴻、李定國、蔡安邦;工程科學組的梁錦榮、何德仲、張世富、盧志遠、王中林;生命科學組的郭沛恩、汪育理、傅嫈惠、葉錫東、陳列平、鍾邦柱;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的杜維明、高彥頤、孫天心、于君方、鄭毓瑜。
杜維明 唯一大陸教授
其中,杜維明是新科院士中唯一的大陸教授,目前任職北京大學講習教授,專長中國哲學、儒家哲學、宗教學等,在兩岸關係陷入低迷之際,他的當選引人注目。廖俊智說,遴選院士看專業與學術表現,不涉及政治,院士在大陸任教或是從事學術研究工作,過去都有案例,也有不少老師在台灣教職退休後到大陸擔任客座教授。
另外,盧志遠現任旺宏電子公司總經理、欣銓科技公司董事長,為新科院士中唯一的企業界人士。
中研院表示,新科院士最年輕的是工程科學組張世富,55歲,最年長的是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于君方,80歲,平均年齡為65.57歲。本屆女性院士5人,較上屆增加2人。男性占76%、女性24%。此外,新科院士有12人目前任職海外、任職國內則有9人。
平均65歲 5名女院士
廖俊智表示,對於選舉結果很滿意,而院士選舉的目的,在於挖掘更多優秀學術研究人才,院士的數量,不能與人才多寡畫上等號,相信還有很多沒有選上的院士,成為遺珠之憾。
中研院每兩年舉辦一次院士會議,現有274名院士,加上21名新科院士,總計院士共有295人,院士僅為榮譽頭銜,無職務及酬勞。
隔熱紙推薦李景輝研究團隊包含清華大學天文所副所長賴詩萍、博士生黃翔致,一同透過智利的ALMA望遠鏡觀測,研究近5年的時間,證實噴流帶有磁場。
李景輝說,噴流在於釋放能量,噴流機制運作將形成如太陽一樣的恆星,甚至如果噴流當中的物質夠多,吸納速度夠快,可吸納比太陽更大的質量。
賴詩萍表示,過去受到科技條件的限制,沒有這麼好的望遠鏡,難以研究出關鍵的天文現象,這次透過ALMA望遠鏡,找到關鍵的天文現象,並與理論吻合,為全球首度發現噴流帶有磁場。
留言列表